封丘:黨建引領繪振興畫卷,新鄉賢助力譜幸福新篇
“月餅甜到心坎里,香油香透村巷間!”10月3日,國慶與中秋雙節疊加的喜慶時刻,封丘縣留光鎮耿村文化廣場熱鬧非凡。340戶村民手持領物券有序排隊,接過村集體發放的月餅與食用油,1820余名群眾的笑容,成為這個黃河岸邊村落振興發展的生動剪影。
這份暖心的節日福利,背后是耿村集體經濟的蓬勃生長。如今的耿村,已不再是昔日名不見經傳的村落,而是斬獲“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河南省鄉村旅游特色村”等30余項殊榮的鄉村振興樣板。這一切的蝶變,始于2020年底一顆歸鄉的赤子之心。
彼時,鄭州蕭記三鮮燴面創始人肖存興懷著“反哺桑梓”的熱忱回到耿村,當選村委會主任;2021年入黨后,2022年他又扛起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的重擔。“根在耿村,志在興村,必須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這位“新鄉賢”將企業管理經驗與黨建工作深度融合,錨定“黨建+集體經濟+美食文化”發展路徑,為耿村擘畫了“支部強、產業興、村民富、鄉村美”的振興藍圖。
黨建是鄉村振興的“根與魂”。肖存興上任后,首抓組織建設,推動村“兩委”班子提質增效:牽頭完善民主議事、村務公開等20余項制度,讓村級治理有章可循;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創新開展“黨建+環境整治”“黨建+產業發展”等主題黨日活動,讓黨員干部在實踐中亮身份、作表率。2023年,耿村黨支部成功創建河南省“五星黨支部”,成為全縣基層黨建標桿。
與此同時,肖存興推動成立耿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整合全村土地、房屋資源入股,村民人均現金入股1000元籌集146萬元,他個人注資100萬元,還吸納社會股金20萬元,讓合作社初始資金達266萬元。依托這筆資金,村里先后開辦超市、酒坊、油坊、磨坊等經營實體,截至目前,已累計向股東發放利潤分紅及過節福利上百萬元。
“鄉村振興不能等靠要,集體經濟必須有‘造血’能力”,深諳此理的肖存興,以“蕭記”品牌為紐帶,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為耿村注入共富動能。
一產提質上,合作社守牢糧食安全底線,同步發展特色經濟作物,建成苗芽培育基地與保鮮庫,年產豆苗、馬齒莧等綠色農產品上萬斤,并依托蕭記集團建立“訂單收購”機制,大幅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二產延鏈中,耿村與蕭記集團合作,建設油坊、磨坊、酒坊等深加工廠,以傳統工藝結合現代技術,生產“蕭記”芝麻醬、香油、石磨面粉、緣酒等產品,通過統一品牌、標準與銷售,打響“耿村出品”口碑;三產活市方面,耿村將美麗鄉村建設與文旅產業結合,投入建設“車門里”蕭記博物館、牌坊、打麥場、荷塘、蒙古包、音樂噴泉等特色景觀,還計劃打造標志性“寨門”。2022年,耿村被認定為“河南省鄉村旅游特色村”,年創收20余萬元,文旅產業成為新增長點。目前,肖存興正規劃建設鄉村美食示范街區,引入十大面食名吃,籌備美食文化節、研學活動,推動三產形成互促良性循環。
鄉村振興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在基礎設施與文化建設上,耿村同樣交出亮眼答卷:投資300余萬元建古色古香的城門樓,500余萬元修繕四座寨門,35萬元翻新大禮堂;重新鋪設兩條主干道、加寬三條村道,打通“出行堵點”;2022年修建1000余米環村溝,2023年在政府支持下建成7300米雨污管網,徹底終結“雨天內澇”歷史。如今的耿村,日間照料中心讓五保老人吃上熱飯,村辦幼兒園、小學解決“入學遠”難題,超市、酒坊等便民設施一應俱全,實現“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水相連”,既有“炊煙裊裊”的鄉村韻味,又有“現代宜居”的生活品質。
文化傳承更讓耿村有了“精氣神”:蕭記車門里博物館內,蕭氏先祖“樂善好施”典故與肖存興創業興村歷程,成為村民的“精神課堂”;“重陽節”餃子宴、“六一”免費燴面、“元宵”戲曲匯演,讓傳統節日充滿溫情;千年宋繡傳承、麥秸垛農事體驗,讓農耕文化“活”起來。目前,耿村正緊鑼密鼓籌劃黨史館、村史館與美食文化一條街建設,“要讓耿村的故事傳得更遠,讓村民的日子更紅火”,肖存興的話語擲地有聲。
從昔日普通村落,到今日和美鄉村樣板,耿村五年蝶變,是黨建引領強根基、新鄉賢帶動聚合力、群眾齊心謀發展的生動實踐。在黃河岸邊的希望田野上,耿村的幸福之花,正迎著朝陽愈發絢爛。(封丘電視臺)
豫公網安備41072702000103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