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封丘:給“玉米建房”破霉變難題
入秋以來,持續陰雨天氣給秋糧收獲帶來嚴峻挑戰。河南省封丘縣農戶積極創新,巧妙利用鐵絲籠、鋼管籠等工具,讓玉米“站”起來、“住”進去,探索出一套高效實用的“土辦法”,在連日陰雨中成功守護了金燦燦的糧食。
封丘縣趙崗鎮種糧大戶呂耕珍農業家庭農場內一排排金黃的玉米籠。
在封丘縣趙崗鎮,種糧大戶呂耕珍站在合作社大院里,指著一排排整齊高聳的鐵絲籠,笑得合不攏嘴:“現在的玉米啊,也住上了小高層的陽光房了,再也不像過去打地鋪了,也能享受城市般的生活了。”他口中的“玉米豪宅”,是農戶們結合現代材料琢磨出的新辦法——用可拆卸的鋼管組合成高3米、直徑1.2米的長方形籠子。籠子底部離地20公分,留出鏤空“通風層”以隔絕地面潮氣;頂部鋪設防雨布,既能擋雨又能確??諝忭槙沉魍ā?/span>
封丘縣馮村鄉種糧大戶侯蘭鋒綠源家庭農場內的鋼管籠整齊排列著。
這一創新晾曬方式看似簡單,卻蘊含著農戶們的實踐智慧。呂耕珍介紹,這種立體儲存方式不僅大幅提升了空間利用率,“一間大概也就儲存將近3畝地的玉米棒,并且可以無限延長,比過去傳統的地面攤鋪大大節省了空間”,還能有效減少糧食損耗,“離地20公分更利于通風,而且在裝籠時撒下的玉米籽粒能及時打掃出來,避免浪費。”
在馮村鄉野城村,村民李清章對“玉米站起來”的好處深有體會:“以前玉米都是攤著曬,擱哪都礙事,走路都得繞著走?,F在的玉米都‘站’起來,騰出來地方,院兒里能晾被子、擱農具,還不用擔心潮,真是一舉兩得!”
“玉米霉變是豐收后最大的敵人?!狈馇鹂h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杜平從專業角度分析道,玉米收獲后含水量通常在25%以上,而安全儲存的水分標準需控制在14%以內。在連綿陰雨條件下,傳統地面攤曬方式已難以為繼。
封丘縣農業農村局農技人員深入基層指導種糧大戶做好玉米晾曬儲存工作。
杜平指出:“鐵絲籠最大的優勢是立體通風。傳統地面堆放易導致積熱和霉變,而鐵絲籠的長方形結構確保了空氣自然對流。”據檢測,在相同濕度條件下,鐵絲籠內玉米的霉變率比地面堆放低60%,這一顯著差異充分證明了該方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如今,在封丘縣的農家院落里,一排排“玉米豪宅”拔地而起,層層疊疊的玉米泛著金黃的光澤,從發愁“沒處曬”到不愁“曬不好”,封丘農戶用簡單的創新辦法,曬出了秋收的安心。
豫公網安備41072702000103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