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收官之“封丘戰法”
時間:2020年11月03日 點擊次數:38834
封丘縣位于河南省東北部、新鄉市東南隅。南邊黃河環繞,與開封市蘭考縣隔河相望。封丘縣共有耕地130萬畝,黃河灘區面積逾40萬畝。轄19個鄉鎮609個行政村,總人口83.8萬。2014年以來,累計實現22612戶81587人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3%降至0.58%。2019年5月,封丘縣以“零漏評、零錯退、群眾滿意度99.12%”的成績順利退出國家級貧困縣序列。2020年8月,全縣137個貧困村及15329戶貧困戶高質量通過脫貧攻堅普查驗收。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封丘縣緊密結合當地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探索出一系列精準管用的“封丘戰法”。仲秋季節,走進封丘,只見一個個扶貧產業充滿活力,一項項扶貧政策深入人心,這里曾經貧瘠的土地富饒繁榮,曾經貧窮的家園和諧幸福。不言而喻,封丘縣用強而有力的舉措為脫貧攻堅工作貢獻了智慧和力量,為國家和人民遞交了一份滿意答卷。
灘區遷建帶來幸福生活
三室兩廳、一廚兩衛的房子里,家具齊全,干凈整潔。來到李學云家,很難想象這是一個貧困戶家庭。54歲的李學云有兩個孩子,大女兒讀研究生,二女兒上高中,屬于因學致貧?,F在,村里給她安排有公益性崗位,愛人跟著工程隊干裝修,生活雖然不太寬裕,但也安穩。
封丘縣黃河灘區特色遷建小鎮—封丘縣李莊鎮鳥瞰圖
“搬遷前,我們家出了門就是黃河,端著飯碗可以在黃河邊吃飯。那時候,村里交通條件很差,沒有一條像樣的路,出個門都困難。家里6間破瓦房,一下雨就漏水,周邊根本沒有啥產業,掙個錢難得很。”李學云居住的村子叫貴臺村,2016年搬遷到李莊社區,前后生活的對比,讓他感慨頗多,“沒想到政府把我們安置得這么好,一開始我們還猶豫不決,現在讓回去也不回去了。”
黃河流經封丘56公里,灘區面積逾40萬畝,涉及5個鄉鎮45個村29238戶10.06萬人。2014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實施“三山一灘”扶貧開發重大戰略,作為第一批試點,封丘縣承擔著為全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探索方法和模式的重大使命,成為全省灘區遷建的開路先鋒。
“一開始,我們就緊盯‘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總目標,按照‘先抓試點、統籌推進,總結經驗、全面鋪開’的原則,堅持‘建設、宣傳、扶貧、就業、拆遷、產業’六位一體,對4個遷建安置區進行了長遠謀劃。”新鄉市政協副主席、封丘縣委書記李暉說。
“建立黨支部領導下的聯戶代表制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構建全方位工作架構”,是封丘縣遷建工作的一項寶貴經驗。遷建工作中,封丘縣把群眾作為遷建主體,真正讓群眾當家作主。家庭推選真正的“當家人”作為戶代表,戶代表實名選舉十聯戶代表,十聯戶代表選舉百聯戶代表,聯戶代表選舉產生遷建理事會,在村黨支部領導下開展工作。聯戶代表全程參與人口認定、工程建設、質量監理、群眾工作等各個環節,聯戶代表制度真正實現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管理,實現了“最廣泛的民主、最正確的集中”。遷建工作開展以來,封丘“無一戶強拆,無一戶上訪”。
脫貧群眾高興地給養殖的鵝喂飼料
“集中一切優勢力量,全面提升鎮區功能,加快灘區群眾脫貧致富”,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重要舉措。在遷建工作中,封丘縣堅持產業、新農村、土地、公共服務、生態建設“五規合一”,在新區規劃修建了道路、醫院、學校、公園、集貿市場、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等公共基礎設施,4個現代化小城鎮初具規模。此外,灘區遷建的工程建設、產業園區、商貿物流、土地流轉等,為群眾提供了大量就近就業、自主創業、靈活擇業機會,直接帶動1442戶4439名貧困群眾穩定脫貧。
與此同時,封丘縣因地制宜,順勢盤活灘區土地資源,促進一二三產融合,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助推新型城鎮化建設,徹底解決灘區10萬群眾上學難、看病難、出行難、用水難、用電難等歷史性難題。
李暉介紹,作為第一、第二批試點,李莊鎮10個村成功搬遷,封丘縣為全省探索出了一條可推廣、可復制的灘區遷建之路。封丘灘區遷建工作多次被河南省委、新鄉市委表彰,歷任省委、市委主要領導多次給予高度評價。2017年5月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封丘調研時,對黃河灘區遷建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六養”模式破解脫貧養老難題
“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是老年人的生活向往,也是備受關注的民生問題。李莊鎮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堪稱一個典范。
寬敞的院落、漂亮的建筑,僅從外觀看,這里就顯得與眾不同。走進室內,更讓人由衷贊嘆,數十位老人或坐在舒適的沙發上看電視,或圍坐在一起下棋、聊天、打撲克,他們每個人衣著干凈、精神飽滿,神態悠閑。
照料中心負責人吳自學介紹,除了娛樂設施,這里還有餐廳和保健室等,為老年人提供一日三餐和健康服務。圍坐在一張桌子旁邊,77歲的保健醫生梁如峰正和另外兩位老人下象棋,他們都是李莊鎮村民。雖然已過古稀之年,但身體和精神狀態都很好。“在這里,我們老年人真正擁有了幸福感、安全感和快樂感。”梁如峰開心地說。
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是封丘縣“六養”模式中的一個。封丘縣副縣長景勝海說:“啃下特困人員脫貧、養老這塊硬骨頭,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所在。為此,封丘縣探索推廣了‘親情認養、居村聯養、服務站托養、鄉鎮敬老院供養、集中托養、定點醫院療養’的‘六養’模式,集中破解特困人員脫貧、養老難題。”
日間照料中心屬于“居村聯養”模式,以村為單位,把全村五保老人、空巢老人組織起來,有專職愛心人士負責老人們的一日三餐,有專門的娛樂場所供老人們休閑娛樂。
“親情認養”是對那些身體狀況相對較好,愿意繼續居家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動員其近親屬認養,由鄉村兩級負責監督,確保認養對象衣食無憂,住房、醫療有保障。
“服務站托養”是對那些不愿意進敬老院或托養中心,又無親屬認養的,依托社會托養機構,以一個村或幾個臨近村為單位建一個托養服務站,招聘適量的護理人員負責分散托養對象的衣食起居和就醫問診。
封丘縣還通過獎勵政策鼓勵鄉鎮衛生院接收失能、半失能人員入住,依托“封丘縣福利中心”對癡呆憨傻和失能、半失能人員進行集中托養,依托封丘縣精神醫院對精神殘疾人員集中救治。
救助基金筑牢致貧返貧防線
王村鄉岳占村劉姓村民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患再生障礙性貧血,脫貧不夠穩定,2020年在石家莊紅十字無極智魁醫院住院治療,醫療總費用132248.51元,各項報銷后,剩余自費費用78369.69元。由于自費費用高,申請“一事一議”救助,會議決定一次性救助2萬元。
這是封丘縣防貧基金一份“一事一議”會議紀要,該紀要詳細記錄了9名貧困戶醫療費用的報銷情況。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一個重大阻礙。封丘縣設立的防貧救助基金,正是防止群眾致貧返貧的堅固防線。
封丘縣陳橋鎮毋寺村種植的石榴成了村民的“致富果”
景勝海介紹,封丘縣財政每年安排不少于350萬元用于防貧救助,實施扶貧防貧救助基金兜底,全面實現小康路上“一個不少、一戶不落”的目標,全面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鹗褂脤ο笾饕獮榉秦毨У褪杖霊簦ㄟ吘墤簦┖兔撠毑环€定戶(脫貧監測戶)。但對不在建檔立卡范圍內但致貧風險較高的農戶和非貧困戶中的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家庭,以及遭受自然災害造成收入驟減和家庭突遭重大變故等造成支出驟增等情況的非建檔立卡戶也納入防貧救助范圍。此外,那些已脫貧但脫貧成效不穩定、持續穩定增收能力不強的農戶也為基金使用對象。
2020年以來,封丘縣救助困難群眾200人,發放防貧救助基金90.6萬元。同時,還通過社會捐贈資金救助非貧困戶161人,發放救助金157.02萬元。
政府獎勵激發熱情干勁
“在產業上,我們培育了不少‘星星’,下一步要培養更多的‘月亮’和‘太陽’。”采訪中,封丘縣扶貧辦主任劉長山形象地打比喻。在封丘,大小扶貧產業遍布每個鄉村,名副其實的“村村有扶貧產業、戶戶有增收門路”。
封丘縣曹崗鄉青龍湖
河南億德隆汽車配件有限公司位于封丘縣李莊鎮銅瓦廂產業園區,是一家集研發、設計、銷售為一體的大型汽車配件生產公司,產品占中國汽車配件市場同類產品的30%,同時遠銷海外市場。該公司的運作模式為:政府投資建設廠房,企業承租自主經營,通過就業帶貧、獎勵帶貧、金融帶貧、電商帶貧帶領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目前,企業現有員工500余名,其中貧困戶79名。
相比這家汽車配件公司,主要生產一次性純棉內褲與月子牙刷的河南舒適用品有限公司規模要小一些,但發展潛力和勢頭毫不遜色,特別是在解決就業和帶貧方面,發揮的作用不可小覷。公司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用工主要為女工,在全縣建了6個扶貧車間,安置就業600多人,其中貧困人員180人。
在陳橋鎮毋寺村,村民種植的石榴成了村民熱議的對象。“我們家1畝7分地摘了82箱,賣了1萬多元錢,我越想越高興,明年繼續種。”貧困戶魏作信高興得合不攏嘴。“通過消費扶貧,我們單位將村民種植的石榴全部收購。昨天運走了473箱,加上前兩天運走的,一共697箱。”新鄉市衛健委駐村第一書記耿嵐介紹說,“接下來,我們要鼓勵村民擴大種植規模,打造品牌闖市場。”
俗話說:“人叫人動人不動,政策調動積極性。”為了鼓勵貧困群眾在自身能力允許的基礎上自主發展產業、創業就業,封丘縣專門優化獎勵政策,拿出6000萬元專項資金。
為讓更多貧困戶在政策中受益,對搞特色種植、養殖的群眾不再只按規模獎補,哪怕種一棵、養一只也獎補,有能力連片種植或規模養殖另行獎勵;鼓勵貧困群眾積極就業,積極搭建就業平臺,降低務工獎補門檻,同步對扶貧企業獎勵,并突破以往項目實施中的條條框框,樹立“只要你干、政府就獎”的導向,讓群眾“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吃”。
劉長山介紹,通過以上政府獎勵帶動、志智雙扶帶動、致富能人帶動、黨建引領帶動、兜底保障帶動,封丘縣強產業、促就業、保增收,最終實現了把“有勞動能力的扶起來、弱半勞動力的帶起來、無勞動能力的保起來”的目標。(文章原載于《農村農業農民》雜志2020.11A 總第5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