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情系民心拓通途
時間:2021年10月22日 點擊次數:33363
近年來,我縣交通運輸工作,堅持“建設、養護、管理并重”的總體工作思路,以項目建設和綜合運輸體系建設為重點,大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運輸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為全縣經濟轉型跨越、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
曾幾何時,狹窄的進村小道和閉塞的交通群眾梗在心頭的石頭。要想富,先修路。有人說,“交通能改變一個地區的命運。”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積極爭取并用好用足國家、省、市交通公路建設的優惠政策和補助資金,積極引導社會投資,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穩步推進“12345”交通規劃,破解區位邊緣化發展困局。緊盯“一個目標”,爭創全國“四好農村公路”示范縣;搶抓“雙重機遇”,鄭州國家中心城市都市圈和黃河高質量發展戰略布局機遇;暢通“三城走廊”,規劃建設封丘至新鄉、開封、鄭州等周邊城市的快速通道;重構“四面環路”,做好交通項目儲備和申報工作,積極申報G327、S311、S223繞城項目和S219經起重大道至陳橋建設項目;連接“五條高速”,加快規劃建設城區至蘭原高速、大廣高速、安羅高速、菏寶高速連接線,積極謀劃推進縣城與長修高速的快速通道。
放眼今天的黃池大地,路網如織,一條條寬闊潔凈的道路連接起城市和農村;車流如梭,一座座客運站場連接車流、物流、人流,發達的交通運輸業成為人們脫貧致富,奔向繁榮昌盛的動力源泉。國道、省道和縣、鎮、村柏油路所形成的“百里長廊”聯網互通,成為農民增收、促進城鄉一體化,推動新農村建設的致富通道。便捷的農村公路網絡,不僅是我縣社會經濟發展助推器,便了群眾的出行,更是連接城鄉、連接黨和群眾心中的橋梁。實現了與周邊縣、市區的有效對接,交通運輸保障能力躍上了一個新水平。金銀花、樹莓等特色農產品從地里到新鄉市區只需40分鐘,到北京、天津的超市上不超過6小時。道路通,百業興,城市里、農村中都在和諧中發展。車行的是順暢,便利的是百姓,暢快的是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