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封”破浪正當時,珠聯璧合“一盤棋!”——應時合勢謀發展、優勢互補譜新篇
時間:2022年05月12日 點擊次數:26176
去年9月召開的全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把鄭新一體化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動力源、引爆點。平原示范區、原陽縣、新鄉縣到主城區,已成為加速鄭新一體化的主干。長垣市、封丘縣、延津縣,輝縣市、衛輝市、獲嘉縣成為“兩翼”,而穩坐全市經濟“第一把交椅”的長垣市,資源稟賦充裕的封丘縣,作為空間布局的“東翼”,率先成為縣域一體化的開路先鋒。
在版圖上,長垣、封丘地域相鄰。在新鄉市委市政府構想中,兩地要圍繞產業協同、交通物流、水利建設、文旅融合、生態治理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努力打造長封融合先行發展示范區,在實現縣域治理“三起來”,推動縣域經濟“成高原”上為全市、全省乃至全國打造樣板。
一條大河連長封,它們有什么、缺什么,又互補在何處?
兩地地域相鄰、淵源深厚、人文相通、經濟相融,區域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27.61%,常住人口近180萬人,占比25.75%,經濟總量近800億元,占比24.55%,具有人口、經濟體量的基礎和優勢。
向南,連接鄭州都市圈、鄭開同城化;向東,前出山東半島城市群,又迎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
就長垣而言,四大產業立主導,四張名片耀全國,但也面臨三大現實問題。一則產業傳統,起重行業有1000多家,衛材行業有100多家,但產品同質化傾向明顯;二則空間不足,存量土地不足萬畝,工業用地供求矛盾突出,各鄉鎮(街道)普遍存在建設用地指標不足現象,嚴重影響了新項目的引進落地,進而制約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三則勞動力短缺,特別是疫情暴發以來,招工難更為突出。
就封丘而言,融匯南北,貫通東西,連接新、汴、鄭、濮,但過而不駐、流而不聚問題明顯;從建設空間到環境容量,從勞動力資源到生態文化,要素較為豐裕,支撐較為多元,然而甩掉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不久,產業有主導但無鏈,工業短板長期沒有補強,縣域經濟尚未真正破局。
發展的新賽道上,穩是基礎,變是常態,進是要求,新是主題。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激活存量,擴大增量,優化常量。推動長封一體化發展,全市高質量發展就有了又一重要增長極,它既助力前者破繭而出、騰籠換鳥,更促進后者鳳凰涅槃、后發趕超。記者:喬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