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種植新模式 省工省力創高產
時間:2019年10月23日 點擊次數:10799
金黃稻地千重浪,稻穗香飄農村忙。近日,在荊隆宮鄉洛寨村水稻直播滴灌示范基地內,已經成熟的成片稻谷滿目金黃,稻田里稈壯穗齊,金燦燦的稻穗蓄勢待發,一望無際的稻谷在微風中搖曳出一幅豐收的畫面。
走進田間記者發現,洛寨村的水稻并不像傳統的水稻種在水里,而是直接種植到干土地上。縣農業農村局翟亞軍告訴記者,傳統水稻種植不僅費時費力,而且現在村里的田地環境并不適合傳統的水稻種植,因此從2018年起,我縣農業農村局就踐行農業機構調整,在黃德鎮首次引進最新的水稻種植技術——直播滴灌,喜獲豐收。
縣農業農村局 翟亞軍:“水稻滴灌直播是一項新的技術,第一,符合國家的結構調整政策,第二減少了大量的體力勞動,過去的傳統做法是育苗插秧,非常繁重,第三,節水減肥,像種小麥一樣種水稻,目前長勢良好。”
2019年,縣農業農村局在原有基礎上又積極推進15塊水稻直播滴灌種植基地,洛寨村耀金合作社就是其中的一個水稻直播滴灌種植基地。
洛寨黨支部書記、耀金合作社負責人 金耀輝:“今年這個我們搞了幾種模式。一個是傳統的手栽40畝,農業局水稻滴灌種植120畝。通過兩種對比,看著今年的長勢,水稻直播滴灌這個技術比較成功。這個比以前傳統這個要多二三百斤,比傳統的要省工省時,根據實際情況,下一年我還準備擴大種植面積。”
據悉,水稻直播滴灌種植技術是將水稻種子按照種植標準直播種植在旱田地里,不需要建立稻田水層,利用自然降雨和水稻需水關鍵期,進行人工滴灌補水的水稻種植方式,是一項突破傳統、實用創新的水稻種植技術。直播滴灌水稻比傳統水稻節水50%以上,而且不插秧不育苗、機播機收、省工省時、不受地域限制,并且可以使用更高效的水溶性肥料,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同等產量條件下減少化肥施用量,減少過量使用化肥對土壤、河流、環境的污染,符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政策。
原陽農科所水稻專家楊永升:“目前來說,從封丘這個發展來說,雖說頭一年種植,但是從這個長勢長相來說還是非常好的,從產量水平上達到1300斤多應該是沒有問題的。”(高淑萍 、呂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