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封丘縣2025年綠色種養循環農業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
時間:2025年06月19日 點擊次數:1694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人民政府有關部門:
《封丘縣2025年綠色種養循環農業項目實施方案》已經2025年5月22日第十五屆縣政府第71次常務會議研究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封丘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5月29日
封丘縣2025年綠色種養循環農業項目實施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部署,加快推廣綠色種養循環模式,根據《河南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印發2025年度河南省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豫農文〔2025〕201號)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與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推動高效種養業轉型發展,聚焦糞肥就地就近還田利用,以培育糞肥還田服務組織為抓手,通過財政補助獎勵支持,建機制、創模式、拓市場、暢循環,推廣成熟有效的組織方式和技術模式,穩定扶持壯大一批糞肥還田社會化服務主體,形成更加穩定的“種養+服務一體化”的種養適配、生態循環發展模式和長效機制。2025年,整縣推進畜禽糞肥就地就近還田利用,施用有機肥料8.5萬畝(播種面積)耕地,著力構建糞肥還田全鏈條服務運行模式,建立健全綠色種養循環發展有效機制,促進生產主體種養小循環和區域種養對接中循環,推動實現生態循環和綠色發展。
二、實施主體與動態管理
王村鄉、應舉鎮、居廂鎮、荊隆宮鎮、留光鎮、潘店鎮、黃陵鎮、李莊鎮、趙崗鎮等9個鄉(鎮)為2025年項目實施鄉(鎮)。
對試點鄉(鎮)實施動態管理。對試點鄉(鎮)施肥過程監管不嚴,施肥面積弄虛作假,以及組織不力造成施肥進度遲緩,影響項目進度的,剔除試點范圍,并按項目要求擇優補充試點鄉(鎮)。
三、培育壯大服務主體
通過公開招標方式遴選3家提供畜禽糞污收集處理還田服務的社會化服務組織(不包括養殖企業)。服務組織應具備與承擔項目任務相匹配的場地、設施設備、質量控制、數量計量和服務能力等;應就地就近消納縣域內的畜禽糞污,就近還田利用。鼓勵服務組織在項目區科學配置糞污收集點位,就地就近布局建設“地力加油站”,實施糞肥積造、運輸、施用,利用糞肥還田機械,全鏈條開展糞肥還田全套服務,著力探索糞肥規模化生產、糞肥還田機械化服務的運行模式和技術模式。
四、獎補內容標準
結合我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主推技術模式,通過以獎代補方式對糞肥收集、處理、施用全鏈條服務予以獎補。綜合考慮糞污類型、運輸距離、施用方式、還田數量等因素合理測算補貼標準。2025年3家服務組織分別承擔居廂鎮23560畝,黃陵鎮23500畝,荊隆宮鎮、應舉鎮、留光鎮、趙崗鎮、潘店鎮、李莊鎮、王村鄉等37940畝全鏈條服務任務。
項目獎補資金共計777.2395萬元,其中2025年中央補助資金736萬元,2024年結余資金41.2395萬元。計劃獎補資金753.2395萬元用于3家服務組織糞肥收集、處理、施用全鏈條服務補助。計劃獎補資金24萬元用于物聯網+遠程監控系統維護、項目實施方案編制、宣傳培訓、項目考核驗收等費用。
獎補資金各項費用可調配使用,若有剩余,用于獎勵服務組織。
五、重點工作
(一)加快項目實施
一是深入推進項目實施。壓實各方責任,簡化工作流程,保證糞肥及時還田,確保完成本年度任務。綜合考慮縣域畜禽糞污產生量、種植業糞肥消納能力,整縣推進糞肥還田。二是加快資金執行。農業農村部門加強與財政部門溝通,及時更新農業農村部轉移支付管理平臺中資金使用進度。三是加強日常管理。加強對社會化服務組織日常管理,確保糞肥質量、還田數量,利用秋季收獲季節集中施肥。四是完善長效機制。強化種養對接,因地制宜建立穩定的種養對接合作機制。
(二)強化全程監管
1.強化過程監管。依托“物聯網+”等信息化手段,建立綠色種養循環糞肥還田追溯系統,開展糞肥收集、處理和施用全過程監管,不斷提高還田糞肥質量。鄉(鎮)人民政府為項目實施監管主體,要做好項目實施過程監管。
建立鄉、村兩級糞肥還田的監督服務機制,強化組織領導,落實鄉鎮黨委統一領導,鄉(鎮)長負總責,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包站、站長包村、包村干部包戶,責任到村、責任到地塊,保障項目順利實施。
施肥時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人員對服務組織、農戶施用糞肥數量、施肥面積和施肥過程進行監管,保證糞肥施用面積準確,防止發生面積不準及倒賣肥料行為,及時留存影像資料。糞肥還田時,服務組織將糞肥運至地塊、施肥到田,由鄉(鎮)人員、村人員、服務組織人員相互監督,現場拍照確認。
2.建立工作臺賬。要建立糞肥收集、處理和施用、糞肥質量控制、效果監測、田間試驗、宣傳培訓等工作臺賬。臺賬內容要環環相扣,確保資料有據可查,數據邏輯關系合理。服務組織在糞肥生產積造、還田利用等環節建立臺賬。
鄉(鎮)人民政府組織有關村和服務組織建立糞肥還田臺賬,如實填寫《封丘縣綠色種養循環農業項目糞肥還田臺賬》,完善項目佐證材料,做到系統記錄、規范完整,完善相關簽字、照片等監管手續,臺賬內容包括施肥地塊面積、糞肥來源,由鄉(鎮)主抓副職、村兩委干部、服務組織簽字蓋章,鄉(鎮)、村及服務組織做好資料的檔案管理工作。
3.嚴控糞肥質量。規范開展糞肥堆漚,確保發酵腐熟和無害化處理。督促實施主體做好畜禽糞污和輔料來源甄選,避免工業廢棄物等有毒有害物質進入制肥環節。糞肥還田前必須按照《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GB/T36195)進行逐批開展抽樣檢測。糞肥質量應符合《有機肥料》(NY525-2021)要求。小麥季施肥,按照糞肥替代化肥10%計算,根據糞肥含氮量檢測結果,確定施肥量,有機肥料檢測含氮量不低于1%,每畝施有機肥料量不低于220公斤。縣農業農村土肥技術部門,應強化制肥環節的監督檢查,糞肥還田前要開展抽樣檢測,糞肥質量不達標,禁止施用。
4.資金管理。嚴格按照《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管理辦法》(財農〔2017〕41號)的要求,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實行專款專用,專賬管理,保證補助資金到位。財務管理實行專人、專賬、專項管理,據實結算。
嚴格規范資金發放程序,服務組織提出獎補資金申請,依據村級還田臺賬、公示資料,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公示資料,縣審核公告資料,第三方糞肥檢測報告,服務組織運營成本評估報告,封丘縣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工作專班辦公室審核確認,進行公示,公示結束后,向服務組織發放補助資金。
(三)加強調度評估
一是及時開展調度。積極開展工作調研,定期開展工作調度,每季度末及時填報調度表,并上報活動開展、糞肥處理、還田應用等文檔和圖片資料,在關鍵的施肥時期,加密調度工作。二是加強總結評估。根據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要求,當年項目實施結束后,按照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縣年度評估評分表,開展自評,自評結果連同年度總結及時上報。
(四)完善技術模式
在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和全國農機推廣中心印發的《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技術指導意見》基礎上,立足我縣區域特點,以小麥種植為主線,堅持有機無機配合施用原則,因地制宜推廣“固糞堆肥發酵+糞肥機械+小麥”技術模式,確保糞肥科學合理還田。在項目區合理布局堆漚池(儲糞池),建設“地力加油站”,就近就地收集處理畜禽糞污。根據我縣畜禽糞污還田實踐經驗,探索運行機制,構建可復制、可推廣的糞肥還田全鏈條服務組織運行模式。根據我縣實際情況,加強技術集成創新和總結提煉,項目區糞肥還田全部實行機械化作業,對小麥施用固體糞肥采用輕簡化機械化技術模式,提升糞肥還田定量化、科學化水平。
(五)開展試驗監測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委托鄭州大學等技術服務單位,實施田間試驗、糞肥質量抽檢、效果監測試驗、技術服務等,試點縣配合做好相關工作。
一是規范田間試驗和效果監測。針對不同土壤肥力水平,安排小麥田間試驗3個,其中高、中、低不同肥力水平試驗各1個。在縣域9個不同鄉鎮有代表性的地塊上設監測點21個,試驗及效果監測點均為長期定位點,不隨意調整。二是加強田間記載和樣品監測。田間記載主要包括作物品種及特性描述、整地、施肥、病蟲害發生和防治、重大天氣及災害等情況。土壤分析化驗主要包括有機質、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pH、全氮、全磷、全鉀、微生物活性相關指標、陽離子交換量、重金屬含量、土壤水溶性鹽分、土壤容重等指標。實施效果指標包括產量結果、農產品質量、投入產出及效益分析等。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由縣長任組長,常務副縣長及縣政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縣政府辦公室、財政局、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審計局等相關部門和項目區鄉(鎮)人民政府負責人為成員的封丘縣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工作專班(以下簡稱“工作專班”)。
工作專班下設辦公室,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慧娜兼任辦公室主任。工作專班負責項目的指導、協調等工作,充分調動全縣各部門力量,統籌協調解決試點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全面落實試點任務和要求。
(二)強化部門聯動
工作專班各成員部門要各司其職,協作配合,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縣農業農村局:負責對工作進行技術指導、監督管理,做好與其他部門的溝通協調,制定實施方案。一是及時掌握工作進展情況、主要經驗和存在的問題,總結推廣項目實施的好做法、好經驗,及時對有關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向政府辦報告并提出建議。二是開展試點工作的宣傳報道,營造濃厚的創建輿論氛圍。三是縣農業農村相關技術部門提供技術培訓、咨詢等技術服務,配合省派檢測機構,做好糞肥施用前檢測工作,保障施肥安全可靠、質量可控,根據檢測結果,指導施肥量;四是縣農業農村土肥技術部門負責糞肥生產、使用全程監督指導,農業執法部門做好配合工作;五是農業農村部門組織人員對項目檔案材料進行抽查。
縣財政局:做好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項目財政資金的落實工作,強化財政資金的激勵引導作用,專款專用,及時撥付。
縣自然資源局:做好糞肥還田利用服務組織用地支持工作。
市生態環境局封丘分局:加大對養殖場(戶)糞污亂堆、亂放污染環境現象的整治力度,加強對糞肥還田利用服務組織有機肥料生產場所環境的監督。
縣審計局:負責項目的審計工作,并對項目實施過程進行監督。
有關鄉(鎮)人民政府:鄉(鎮)人民政府轄區內項目實施監管主體,鄉(鎮)長為項目責任人。指導服務組織與轄區內村對接,并簽訂糞肥還田協議,加強項目實施全過程監管,糞肥從收集點起運、稱重、運輸、還田整個過程予以監管,對糞肥還田畝數、施肥數量、還田的真實性、臺賬確認情況負責,并完善檔案資料。
(三)強化技術支撐
充分發揮專家作用,聚焦大田糧食作物糞肥施用等難點堵點,緊抓糞肥還田關鍵時期,開展分區包片對口指導,采取科技講座、進村入戶、直播答疑、印發明白紙等多種形式,豐富實用的技術培訓,提升服務主體糞肥發酵、施用水平。
(四)加強機制創新
根據縣域綠色種養循環現狀,因地制宜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的有效模式,采取向有機肥生產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購買服務等方式,加快糞肥還田收集、處理、施用服務。
建立“三公示制度”,施肥結束后,村委會對施肥的農戶、農田面積、施肥量進行核實公示;有關鄉(鎮)人民政府對各試點村施肥結果進行審核公示;工作專班對有關鄉(鎮)施肥結果進行公示。村、鄉對項目實施的面積核實確認無誤后,報工作專班辦公室審核確認,按“誰服務、補貼誰”的原則撥付資金。
探索建立畜禽糞肥還田監測制度,做好服務和監督管理,定期開展抽檢,做好施肥調查和效果監測,用監測數據展示糞肥還田的作用。項目結束后,對項目實施結果和滿意度按照抽取30%的項目村,每村抽查不低于10戶的方式進行調查,并出具報告,依據項目實施效果,予以獎罰。
(五)宣傳培訓
1.做好社會宣傳。廣泛利用廣播、電視、網絡新媒體等各類媒體,多角度加強政策宣傳,強化輿論引導,推廣經濟適用的糞肥全量機械化施用技術,逐步改進優化糞肥施用方式。
2.開展糞肥施用宣傳。克服施肥季節時間短的缺陷,組織糞污處理方面的專家開展巡回培訓,通過村廣播、社群服務、微信群等媒介,開展種養循環技術服務宣傳。